首页 > 技术服务 > 新闻资讯 > 二维码带来“博物馆革命”

二维码带来“博物馆革命”

什么技术让博物馆学家可以客串魔术师?

来自法国的让.马塞尔.昂贝尔教授在作一个题为《博物馆中的技术革命》的报告。与其他演讲者侃侃而谈不一样,他边讲边表演“魔术”。只见他脸上略带得意之色,从包里取出一张打印着一些黑白图案的普通A4纸,稍作停顿展示一下,把这张纸放在了电脑的摄像头前。一瞬间,“魔法”显现:电脑屏幕上“变”出了一座3D的哥特式城堡。

这一幕发生于日前在上海举行的“国际博协大会博物馆新技术论坛”上,略显沉闷的会议室立刻活跃起来,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:“这是怎么做到的?”显然,这样的反应早在昂贝尔教授意料之中。他继续表演,左右摆动那张A4纸,使电脑屏幕上的3D城堡随之变换角度,让大家细看高耸的尖塔和肋型拱顶,再看青色屋顶和灰色外墙……

接着,他播放了一段视频。出现在视频中的是一间空空如也的房间,只是,墙角、屋顶等部位贴着一些跟昂贝尔教授展示过的“魔术道具”一样的、打印着黑白图案的A4纸。这时,参观者进来了,手拿一个形似平板电脑的东西,有摄像头、有屏幕。他走到墙角,把摄像头对准那里的A4纸,马上,他手中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立体的中世纪的柜子;他移动,摄像头跟着移到墙面正中间的A4纸上,屏幕变换成一个古色古香的壁炉;摄像头再一移,对准另一张纸,一幅中世纪壁画赫然映现眼前……昂贝尔教授旁白说,这是法国的博物馆正在推进的“3D遗产复原项目”,不需要花大价钱重建古代建筑,只需在一些特定的部位贴几张这样的纸,参观者就能在手持仪器上看到这个建筑遗址“真实”的局部,再在脑中组合成完整的场景。据说,这手持仪器也可以是参观者自己的手机。

那些A4纸上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昂贝尔教授的报告一结束,不少人上前打探究竟,还拿出自己的手机来试。当然,出现手机屏幕上的,只是些有着黑白图案的纸。昂贝尔看大家失望,忙笑着解谜:打印在纸上的图案是“二维码”,电脑或者手机必须安装解码软件,才能把藏在二维码图形中的信息解读出来。

二维码帮你把博物馆搬回家

“二维码”(QRCode)是日本Denso公司于1994年9月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条形码。现在商品上常见的条形码是一维码,二维码存储的信息量比一维码多几十倍,而且整合了图像、声音、文字等多媒体信息。二维码目前主要在企业里用,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多。但随着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流行,它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:只要安装解码软件,用摄像头一扫,二维码中包含的文字、图像乃至声音马上展示出来。

随着编码和解码技术升级,二维码可容纳的信息量越来越大,甚至已能将几百幅图片合成一个立体影像。于是博物馆的“技术革命”就有了可能。

博物馆,还有美术馆,都是重要的公众教育场所,所以展品应当有文字说明,但文字说明的展板会占去许多空间,空间不够,让布展者伤脑筋。今后,每件展品的标牌上可以印一个小小的二维码,参观者拿手机一扫,就能当场读到说明,也能保存在手机里回家细看。二维码信息里还可以包含网站链接,只要轻轻一点,就能获取更多资讯,“延伸阅读”。

如果博物馆把馆藏珍品的资料制作成二维码,参观者回家时就无需背上一大本乃至一大摞厚重的画册。而且,二维码不只包含平面图片,它能展示立体效果,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。甚至,你参观完一座老建筑,回家后能从种种“不可能的”视角再把它看一遍,比如飞到高空俯瞰,升到半空凑近了看屋顶壁画……记者常听出国归来的朋友痛说遗憾:时间太紧,向往了多少年的博物馆,真的去了却只给一小时!结果,一路小跑、满心焦虑……去了比不去还难受。很快,也许你就能把博物馆存在一只手机、一个U盘,或者几张打印着二维码的A4纸上带回家。

昂贝尔教授还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场景:以后听众去音乐厅,如果听到心动的乐曲,也只要拿手机摄像头在宣传册上一扫,就能读到详尽解读;说不定,这段音乐还能马上播放出来,或者存在手机中当铃声。


资讯来源:文汇报   发表时间: 2010年11月23日